15个要点,读懂总书记这堂民法典“公开课”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
第2天下午,习大大总书记就主持了以“切实实施民法典”为主题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并发表重要讲话。
新鲜出炉的2020年第12期《求是》刊发了习大大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重大意义,依法更好保障人民合法权益》。笔记君梳理出了15个要点,一起学习~
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充分认识颁布实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推动民法典实施,以更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大家党都高度重视民事法律制定实施。
- 革命战争年代,大家党在中央苏区、陕甘宁边区等局部地区就制定实施了涉及土地、婚姻、劳动、财经等方面的法律。
-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相继制定实施了婚姻法、土地改革法等重要法律和有关户籍、工商业、合作社、城市房屋、合同等方面的一批法令。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事商事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先后制定或修订了一大批民事商事法律,为编纂民法典奠定了基础、积累了经验。
- 党的十八大以来,大家顺应实践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期待,把编纂民法典摆上重要日程。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对编纂民法典作出部署。
在各方面共同努力下,经过5年多工作,民法典终于颁布实施,实现了几代人的夙愿。
?大家党于1954年、1962年、1979年、2001年4次启动制定和编纂民法典相关工作,但由于条件所限没有完成。
?以习大大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法典编纂工作,将编纂民法典列入党中央重要工作议程,并对编纂民法典工作任务作出总体部署、提出明确要求。
?2016年6月、2018年8月、2019年12月,习大大总书记主持3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3个草案。
民法典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是一部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基础性法律:
- 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大意义
-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具有重大意义
- 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法维护人民权益、推动我国人权事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4. 怎么理解民法典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大成果”?民法典系统整合了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长期实践形成的民事法律规范,汲取了中华民族5000多年优秀法律学问,借鉴了人类法治文明建设有益成果:

7. 为什么说“实施好民法典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保障人民权益实现和发展的必然要求”?民法典调整规范自然人、法人等民事主体之间的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这是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中最普通、最常见的社会关系和经济关系,涉及经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同各行各业发展息息相关。民法典实施得好,人民群众权益就会得到法律保障,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就会更加有序,社会就会更加和谐。8. 为什么说“实施好民法典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把我国多年来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要制度成果用法典的形式确定下来,规范经济生活和经济活动赖以依托的财产关系、交易关系,对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9. 为什么说“实施好民法典是提高大家党治国理政水平的必然要求”?民法典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制度载体,很多规定同有关国家机关直接相关,直接涉及公民和法人的权利义务关系。民法典实施水平和效果,是衡量各级党和国家机关履行为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尺度。民法典颁布实施,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解决了民事法治建设的所有问题,仍然有许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检验、探索,还需要不断配套、补充、细化。有关国家机关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加强同民法典相关联、相配套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司法说明。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社会生活中各种利益关系不断变化,民法典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实践表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人们新的工作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不断涌现,也给民事立法提出了新课题。要坚持问题导向,适应技术发展进步新需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推动民法典不断完善和发展。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司法公信力,是维护民法典权威的有效手段。
要以保证民法典有效实施为重要抓手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把民法典作为行政决策、行政管理、行政监督的重要标尺
要规范行政执法活动,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依法严肃处理侵犯群众合法权益的行为和人员
要秉持公正司法,提高民事案件审判水平和效率
要加强民事司法工作,提高办案质量和司法公信力
要及时完善相关民事司法说明,使之同民法典及有关法律规定和精神保持一致,统一民事法律适用标准
要加强重点领域的民事审判工作和监督引导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要加强民事检察工作,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畅通司法救济渠道,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坚决防止以刑事案件名义插手民事纠纷、经济纠纷
要充分发挥法律专业机构、专业人员的作用
要发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
通过社会力量和基层组织务实解决民事纠纷
要广泛开展民法典普法工作,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普法工作的重点来抓要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
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为引导,立足我国国情和实际,加强对民事法律制度的理论研究,尽快构建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实践特色、时代特色的民法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有效实施民法典、发展我国民事法律制度提供理论支撑。15. 各级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怎样发挥带头作用?